——全省各地積極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
1月31日,在文安縣蘇橋鎮大清河人文紀念館新春文化大集上,國家級非遺項目里東莊音樂老會表演者正在進行演出。 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新年新氣象,文明新風尚。
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連日來,全省各地充分挖掘春節文化內涵,組織開展了具有鮮明內涵、形式生動活潑、體現時代特色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為新春佳節營造了幸福祥和的節日氛圍。
宣講鮮活接地氣
聲聲入腦又入心
“盛會召開喜氣濃,高舉旗幟齊奮進,黨的二十大精神是指路明燈……”
近日,在廊坊市開發區東方大學城社區文化廣場,京東大鼓、男聲獨唱、燕山大板等節目輪番上演,贏得臺下觀眾熱烈的掌聲,現場洋溢著喜慶的節日氛圍。
連日來,廊坊市開發區組織開展了黨的二十大精神文藝宣講系列活動,通過普通人講身邊事、文藝匯演、“小馬扎”、“大喇叭”等鮮活的形式,將接地氣、有內容的宣講送到群眾中。此外,該區還把各項目農民工休息區打造成“會說話”的學習室,組織工人通過手機掃碼觀看宣講視頻、學習理論知識,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線、進班組、進項目。
厚植家國情懷,凝聚奮進力量。春節期間,全省各地把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強信心、鼓舞斗志作為著力點,開展了百姓宣講、事跡展覽、習俗展示等體現時代元素、彰顯時代風采的活動,組織群眾交流身邊變化、謳歌幸福生活、展望美好未來,引導人們堅定自覺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激勵人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信心決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針對咱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苯?,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韓金璐通過互聯網為秦皇島市海港區逸城學校中學部140余名學生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春節期間,秦皇島市開展了大學生志愿者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大學生們利用寒假,采用微宣講、微課堂、微故事等形式,對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行闡釋解讀。據悉,2022年11月以來,秦皇島市選出440名學生黨員組成13支學生黨員宣講團,走進田間地頭、街頭巷尾,用青年視角、青年語言面向村民、社區居民、企業職工等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讓青春在基層宣講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這個春節,保定市博野縣組建“模范宣講團”,以“小現場、小切口、微宣講”的方式,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用拉家常的方式宣講黨的好政策,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依托農家小院、鄉村大舞臺等特色平臺,創新宣講手段,以話題討論、知識競賽等方式,讓黨的二十大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定州市各基層黨組織運用“紅馬甲”“小卡片”及農家書屋“晨讀30分鐘”等方式,多角度、多載體、多渠道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讓宣講入腦入心。
弘揚優良傳統
挖掘節日內涵
玩滑雪、游古城、看演出、賞民俗、品美食……歡樂迎新春,年味兒別樣濃。春節期間,在省會石家莊,一場場年味兒十足、獨具特色的活動精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將春節的“儀式感”拉滿,讓市民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傳統佳節的魅力,度過一個幸福歡樂的春節。
“有演出、有互動、有民俗、有文化,熱熱鬧鬧慶新春,年味兒又回來了?!痹谡h隆興寺,前來游玩的石家莊市民張斌高興地說。
紅紅火火中國年,浸潤著傳承千年的文化韻味。全省各地深入挖掘闡釋傳統節日內涵,聚焦傳承和發展傳統民俗文化,廣泛組織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為廣大群眾提供了質量精良的精神文化大餐。
張家口市組織開展戲曲鬧春、廟會展覽、民間社火、花燈猜謎、非遺民俗展演等10大類161項文化活動,既展示傳統地域文化,又延續年俗傳承,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石家莊市趙縣舉辦“鳴鼓節”,全縣8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團隊披掛上陣,何莊武獅、趙州扇鼓、北王村隨手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輪番上演,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駐足觀看。
腰系紅綢、手執彩扇,伴隨著鏗鏘的鼓點,百余人組成的演出隊伍擺開陣勢,威風鑼鼓打頭陣,大秧歌、腰鼓、趕毛驢等演出隊伍依次排列,綿延幾十米遠……1月22日上午,一場傳統氣息濃郁的“村晚”在邢臺市信都區內陽村開演。63歲的村民李潔江高興地說,“鑼鼓聲表達了咱老百姓的心聲和新年祝福,日子越來越好,大伙兒一起過個歡樂文化年?!?/span>
“正月里,鑼鼓響,大媽攆上隊伍去扭秧歌……”日前,在辛集市王下村農民畫美術館,辛集農民畫傳承人耿占雄向學員們繪聲繪色地講述著畫里的故事。
辛集農民畫是辛集極具特色的民間傳統藝術形式,2006年入選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艾F在,我們正嘗試著將農民畫與陶瓷、壁掛、葫蘆等文創產品結合,開發出品種多樣化、制作精細化的農民畫衍生品。我們相信,憑著鄉親們的一雙雙巧手,一定能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蓖跸麓妩h支部書記吳大闖說。
推進移風易俗
培育文明新風
“新時代新風氣,高價彩禮要不得……”
日前,邯鄲市廣平縣選拔出縣級“移風易俗優秀宣講員”19名,采取“線上+線下”方式宣講,宣傳移風易俗知識,引導群眾自覺摒棄不良陋習。
今年元旦春節期間,邯鄲市廣泛開展“文明邯鄲”志愿服務活動,宣傳“三好一佳”等先進典型,倡導文明鄉風,弘揚傳統美德。
文明祥和過春節,移風易俗是關鍵。全省各地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特色濃郁的春節文明實踐活動,引導人們改陋習、樹新風,抵制不良庸俗風氣,倡導文明禮儀新風,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忠孝兩字傳家寶,詩書萬卷教子孫”“孝以傳家,家傳美德傳家遠;誠堪繼世,世繼嘉風繼世長”……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唐山市開展“翰墨傳家風 春聯送祝?!奔彝ノ拿鹘ㄔO主題活動,圍繞家庭文明建設、優秀家風家訓等內容,20位書法愛好者寫出300余副春聯,由志愿者們送到了全市各級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困難家庭等群體家中。
移風易俗入民心,文明新風拂面來。以春節為契機,我省各地深入推進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等行動,不斷提高人們的文明素養。
“你好,咱們是6個人用餐,菜品可以再精簡一些,不夠吃可以再加菜,這樣也不浪費?!比涨?,在衡水市區育才街一家火鍋店內,服務員主動提示顧客根據人數適量點餐。
“如今,顧客的用餐理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光盤行動意識增強了,鋪張浪費現象明顯減少了?!被疱伒杲浝砝钕壬硎?,他們在店里的每張餐桌上都貼上了“文明用餐、光盤行動、節約糧食”等標語,倡導節約用餐行為。
文明實踐“年味濃”,志愿服務“不打烊”。日前,滄州河間市果子洼回族鄉戈莊村文化活動廣場上熱鬧非凡,河間市“紅馬甲走親戚”系列活動在這里舉行。免費幫群眾理發、慰問困難群眾、為村民義務修理電器……志愿者們像“串門走親戚”一樣,辦好一件件貼心小事,為有需求的村民提供各類服務,“志愿紅”讓“春節紅”更溫暖。
(河北日報記者:劉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