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勢者智,馭勢者贏。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鮮明提出要堅持“實體為本、項目為王、制造當家、物流先行”,深入開展“項目建設攻堅年”行動,唱響“全員抓招商、全力強實體、全面優結構、創新突破上項目”主旋律,讓好的東西多起來,讓多的東西好起來,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全市上下要把握形勢任務、持續加壓奮進,聚力實體經濟、激活發展動能,推動經濟社會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廊坊新篇章。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廊坊各項事業發展站在新的起點上。心懷“國之大者”,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扛穩“奮力推動廊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走在全省前列”的政治責任,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廊坊貢獻,我們有新的形勢挑戰要應對,有新的機遇優勢要把握,必須保持戰略清醒和戰略主動。當前,最核心、最根本、最迫切的任務就在于精準把握廊坊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發揮比較優勢、明確主攻方向,進一步做大“蛋糕”、做優“家底”,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規模、質量、效益與后勁,奮力開創廊坊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準確把握“四個堅持”豐富內涵,要深入理解其中包含的現實指向、根本要義。實體經濟作為直接創造社會財富的經濟活動,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實體經濟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重大關鍵環節,才能重點突出、事半功倍。項目是壯大實體經濟的核心要素,項目動起來,經濟熱起來。特別是當前全市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平穩轉段,我們要明確經濟工作重點第一是抓項目、第二是抓項目、第三還是抓項目,深入開展“項目建設攻堅年”行動,以項目集聚企業、以項目配置產業、以項目支撐園區,用項目建設成效為廊坊高質量發展積蓄強勁動能。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部門,發揮著引領性、主導性和支柱性作用。近年來,廊坊制造業新舊動能轉換不斷深化,整體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可以說,扭住了制造業這個關鍵,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就有了保證;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筑牢了廊坊經濟占住優勢、把握主動、贏得未來的堅實底盤。物流業是實體經濟運行的重要支撐,是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廊坊發展現代商貿物流產業正逢其時,這既是經濟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又是未來發展的新賽道,更是在全省全國展現廊坊擔當的重要發力點。我們要圍繞“兩樞紐、三基地”發展定位,加快打造現代商貿物流發展高地,努力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準確把握“四個堅持”豐富內涵,要充分厘清質和量的有機統一關系,讓好的東西多起來,讓多的東西好起來。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是全市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經濟發展是質和量的有機統一,質的提升為量的增長提供持續動力,量的增長為質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礎。今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按照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以辯證角度科學統籌、準確把握全市經濟發展的政策、思路、舉措,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大關鍵環節,穩實體、抓項目、興制造、強物流,抓綱帶目,以點帶面,把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貫穿高質量發展全過程,“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就會成為更多更生動的現實。特別是要把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重大舉措,一方面大力發展“1+5”主導產業,做大做強“7+6”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推動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大健康和大文旅產業等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讓好的東西多起來;一方面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鼓勵企業加大設備更新和技改投入,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盡快做大產業規模、提升質量效益,讓多的東西好起來,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充沛源頭活水。
新年新氣象,奮進正當時,京畿大地涌動澎湃發展熱潮。堅持“實體為本、項目為王、制造當家、物流先行”,練好內功、站穩腳跟,提質增效、以質取勝,讓好的東西更多、多的東西更好,定會筑牢經濟行穩致遠、贏得競爭主動的堅實根基,為奮力推動廊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走在全省前列增強底氣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