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今天播出:創新動能轉換舉措,在提升經濟發展質效上實現新突破。
集中力量打造現代商貿物流發展高地。聚焦“兩樞紐、三基地”建設,實施商貿物流提質增效行動,產業增加值突破450億元。培育壯大總部基地。力爭簽約中國物流集團、中遠海運、極兔快遞、聯邦快遞等一批國內外頭部企業,加快中通北方總部基地、韻達北方總部基地二期等項目建設,確保圓通北方總部基地二期、虞祁華北總部等項目建成投運。提升供應鏈發展韌性。推動普成國際供應鏈等項目開工建設,力促凱躍汽車零配件智慧供應鏈等項目投產運營,高標準推進中國快遞示范城市、國家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城市建設,爭創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完善基礎設施功能。加快建設安次、霸州、固安現代商貿物流園區,申建永清保稅物流中心,推動大興機場綜保區聯絡通道建設,啟動京滬高速廊坊、廊涿高速東灣、津雄高速勝芳等高速口新改擴建工程。
重塑產業發展優勢。推動新興產業集群發展,讓好的東西多起來。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出臺《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十三條措施》,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和國家信創產業聚集區;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全市算力規模達到100P,5G基站達到1萬個以上。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支持精雕數控、萊尼線束等企業發展,實現更多“二三四期”現象。大力發展大健康、大文旅產業,緊盯京津健康養老和文化旅游消費市場,打造全新文旅品牌和旅游目的地。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讓多的東西好起來。開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技改專項行動,滾動實施技改項目350個以上,實施數字化改造項目30個以上,創建省級綠色工廠和節水型企業15家以上;實施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產業集群“領跑者”培育行動,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00家、單項冠軍企業10家、“領跑者”企業5家以上,凈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家。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積極創新廊坊房地產業發展策略。
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堅持全員抓招商。開展招商引資突破年行動,實施商貿物流、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集群招商計劃、十大招商行動,建立六項招商機制,面向國內外重點地區開展精準招商,積極引進企業區域總部和重大項目。全年舉辦重大招商活動10次以上、大中型招商活動100次以上,洽談、簽約5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1500個和800個以上。堅持創新突破上項目。開展項目建設攻堅年行動,加強“七個項目庫”動態管理,健全領辦代辦、考核評價等推進機制,開展項目開工、觀摩等活動,謀劃實施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200個、10億元以上270個,實施省市重點建設項目360個以上,完成投資650億元以上。
著力提振居民消費。提升傳統消費,辦好廊坊歡樂購、霸州家具博覽會等活動,擴大汽車、住房、家電、家具等傳統消費。發展新型消費,培育直播電商、首店經濟等新業態,網絡消費零售額增長10%以上。優化消費環境,實施城鄉商業體系建設工程,改造建設4個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和20個鄉鎮商貿中心;推動主城區重點商業街區改造升級,支持各縣(市、區)打造特色商業街區。
深入推進科技創新。持續抓好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落實,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團作用,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0%以上;全面推進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吸納京津科技成果100項以上,全市技術合同成交總額增長10%以上;大力開展高端人才引育集聚行動,實施高水平人才團隊建設專項10項以上;務實開展高新技術企業“標桿創建”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千企升級”行動,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350家以上,國家級和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到1000家和10000家以上。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開展優秀民營企業評選表彰表揚活動;持續深化“走千企、訪萬戶、解難題、促發展”活動,深入落實減稅降費等政策,健全政銀企對接、企業家早餐會等機制,充分發揮工商聯和商會作用,加大對市場主體的精準扶持;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開展“企業家進高?!被顒?,打造一支有抱負、有情懷、有擔當、有作為的企業家隊伍。